由病毒性肝炎、酒精、药物等引起的肝脏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为了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进一步激发广大民众参与预防肝炎肝病工作的热情,广泛传播预防肝炎肝病的科学知识,我国将3月18日设立为“全国爱肝日”。今年“全国爱肝日”的主题为“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肝硬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旦肝硬化进展至失代偿期,逆转的可能性极低。
依据《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硬化病例占71.1%,其他类型肝炎引起肝硬化病例占28.9%,由此可知,我国大部分肝硬化病例源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未经规范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每年肝硬化发生率约2%;若乙肝病毒DNA和转氨酶水平持续增高,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可高达25%以上;乙肝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发生率约为2-4%。因此,预防乙肝感染对于防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至关重要。
预防乙肝需要了解其传播途径,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建立防控意识:杜绝不规范的医疗操作;个人物品不共用;提倡安全性行为;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众所周知,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自1992年起逐步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以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从1992年的9.7%降至2024年的0.3%,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肯定。成人如果经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呈阴性或小于10mIU/ml,建议全程接种乙肝疫苗(0、1、6月各接种20μg),也可选择接种60μg乙肝疫苗。据权威研究显示,60μg乙肝疫苗目前对重新接种人群只需要1-2针,1-2个月就可以实现全程接种,及时获得乙肝保护性抗体。
大部分早期肝病难以察觉,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可能已经相当严重,被称之为“无声的威胁”;我们不应等到肝脏发出“求救信号”才采取措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保护肝脏健康。
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谨慎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私自增加药物剂量和种类。不轻信未经证实疗效的中、草药和保健品。
2.远离酒精
肝脏是代谢酒精重要的场所,饮酒量越多,肝脏病变可能性越大。
3.生活规律
长期熬夜会损害肝脏的解毒与代谢功能,引发肝细胞损伤。
4.心理健康
保持情绪稳定,学会理解和包容,心情舒畅肝脏才能健康。
5.健康饮食
过度控制饮食和暴饮暴食都会损害肝脏,引发肝脏疾病,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才能确保肝脏健康。湖南省预防医学会近年来在各区县及全省各大中专院校开展了乙肝公益检测活动,同时传播肝脏健康科普知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这项活动还将继续开展下去,也诚邀广大市民参加。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主动检测,积极预防肝病,细心呵护肝脏,远离“无声的威胁”,安享健康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