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因为认识不够,很多人“谈麻色变”,误解了麻风病,甚至歧视麻风病患者。其实麻风病并不可怕,今天让我们一起科学认识麻风病。
误解一:现在身边已经没有人得麻风病,可以不需要关注。
据WHO统计,2022年全球新发现麻风病例约17万例,我国新发现麻风病例302例,麻风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球消灭麻风病的目标还未实现,仍需要各国继续努力。
误解二:麻风病传染性很强,与麻风病患者接触就会被传染。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的慢性传染病,暴露人群中发病率不到1%,易感基因在人感染麻风分枝杆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麻风病患者一起吃饭、喝水、劳动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染麻风病,食用麻风病患者种植的蔬菜、水果和喂养的鸡鸭鱼肉等也不会传染麻风病。
误解三:麻风病是遗传病,会遗传给后代。
麻风病不是遗传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主要通过飞沫等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在麻风病患者的家庭中多发,主要是患者在确诊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此外,部分患者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
误解四:麻风病有疫苗可以预防,接种了麻风疫苗就不会患麻风病了。
麻风疫苗是指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通过接种麻风疫苗预防麻疹、风疹病毒感染,不能预防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目前还没有研发出针对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的疫苗。
误解五:麻风病早期难以诊断。
麻风病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怀疑麻风病,应该及早到专业机构(疾控中心/皮防所)就诊。麻风病的延误诊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意识到患病而自身延误,有可疑症状后不及时就诊造成诊断延误;二是麻风病早期症状非常复杂,可以表现为多种皮肤病的改变,被戏称为皮肤科的“伪装大师”,部分医疗机构对麻风病认识不够而造成医疗延误。
误解六:得了麻风病,一定会出现畸残。
麻风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常伴有感觉丧失。通过规律治疗,能有效避免畸残发生,且不留任何后遗症。若延迟诊断治疗,病情逐渐发展后可出现兔眼、面瘫、爪形手、垂足等畸残,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损伤。
误解七:麻风病无法治愈,不可以和麻风病患者结婚生子。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WHO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矾(DDS)、氯法齐明(B663)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可以完全治愈。治愈后与正常人无异,同样可以结婚生子,所以即使得了麻风病也不要过于慌张。
误解八:得了麻风病就要隔离到麻风村治疗。
病情严重、无人照看、无家可归的麻风病患者,可以选择在麻风村接受治疗,其他患者无需隔离到麻风村治疗,治疗期间可以正常生活,不影响上学、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正确掌握麻风病防治知识,关爱、理解、接受麻风病患者,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皮肤病麻风病防治专委会 袁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