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办实事,助力我省首个“无蚊村”创建

发布:流行病学专委会     时间:2021/4/30 17:26:17


    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是蚊虫孳生仍然是困扰农村居民生活的一个难题。为充分发挥蚊媒传染病防控的专业技术优势,有效遏制农村蚊虫孳生,预防蚊媒传染病,创建生态健康的乡村生活环境,流行病学专委会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于4月28日组织部分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到长沙县长龙街道湘峰村,开展“无蚊村”创建试点考察活动。

(专业技术人员查找蚊媒孳生环境,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前期经过沟通,决定选择湘峰村作为我省首个“无蚊村”建设试点单位,得到了长沙县政府和县爱卫办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大家首先听取了湘峰村相关工作情况,然后走村串户实地查访,调查农户家庭和公共环境中蚊媒孳生状况,并对村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村民防蚊灭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同时开展宣传教育。

(蚊子是在这些积水容器中长大的)

        现场调查发现,虽然湘峰村村容村貌整洁,但室内外环境中小型积水较多,共发现164处,其中有蚊蚴阳性水体数18个,阳性率为11%,幼蚊种类以库蚊和伊蚊为主。47%的村民觉得目前家里蚊子多,60%以上的村民表示家里去年8-9月份时蚊子较多,约50%的村民认为蚊子叮咬严重影响了生活,95%的村民表示希望得到疾控专家的指导,参与灭蚊、防蚊行动,建设无蚊村。

        专家根据调查情况,与湘峰村村委会领导详细讨论了“无蚊村”试点建设方案,把环境卫生整治、消除孳生地工作进行网格化管理,落实到人,即村委会每个党员干部包干到户,负责宣传发动,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疾控部门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指导,定期对蚊虫孳生场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适时开展蚊虫监测和控制效果的评估。

        “无蚊村”建设是根据蚊子的生态习性,通过一系列物理和生态治理为主、化学防制为辅的多种定制措施,达到将蚊媒控制到一定密度的状态。开展“无蚊村”试点工作,不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而且通过有效控制蚊媒密度降低乙脑、疟疾、登革热、寨卡等蚊媒传染病传染流行的风险,保障村民健康。“无蚊村”也将作为湘峰村的一张特色名片,有效促进以民宿经济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发展。





©2018 pc 湘ICP备12014110号-1 网站管理:学会秘书处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50号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 0731-84305938 hnyfma@sina.com